首页
> 党史纵横 > 红色记忆
抗日名将陈伯远的时代风雨
时间:2018-09-03 来源:文成县 字号:[ ]

陈伯远(1886-1967),又名凤韶,瑞安(现文成县)大峃镇上房村人,是一位从小天资聪敏,秉性好学的人才。一生历经反清、辛亥革命、讨袁、北伐、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跨越三个不同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受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邀请,参加上海市政协委员会,直到去世。陈伯远是我县少见的历经政治风云的近代历史人物。


反清勇士


陈伯远是文成县辖区内第一名反清勇士,十八世纪末,清政府腐败无能,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刚刚20岁出头的陈伯远胸怀救国救民大志,投笔从戎,于1906年考入当时全国最高档次的保定讲武堂,研究军事,恰与蒋介石同班,因同来自浙江,两人称兄道弟。


陈伯远毕业后,在保定镇统吴禄祯属下任职。陈伯远文武兼备,理事循法,深得吴禄祯的信任,两人都恨清政府腐败,策划调兵袭击京师,企图一【】举推翻满清王朝。此后,陈伯远指挥一个秘密组织,从报馆地下挖通慈禧的皇宫地道,计划从地下通道袭击皇宫。


这是一个绝密计划,血气方刚的陈伯远受命于危难之际,认为能心想事成,但预想不到的是此计被朝廷发觉,清政府大施淫威,也秘密沿报馆挖地道,并派兵在地道埋伏,正当两端地道接通时,清兵突然袭击,当班挖地道的反清战士及报馆人员全部被捕。所幸陈伯远那天没有轮到值班,闻讯后逃到保定商议对策。被捕的反清俘虏供出后台是保定镇统。狡猾多端的慈禧遂派遣使团到保定与镇统署谈判息事。吴禄祯只得把正规部队调到郊区,表面上表示接受谈判方的诚意,并在大厅上为使团设宴洗尘。当清兵抵达保定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个瓮中捉鳖,突然清廷使团拔出身藏的尖刀,举刀猛冲,血洗大厅。当时陈伯远并未赴宴,见势危急,即率少数卫队从后门突围而出,但也身受重伤,经乡民奋力救护得以脱险。经反复辗转才回到杭州,此后,陈伯远与杭州的刘炳枢等加入光复会。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浙江响应,陈伯远在杭参加革命军刘吉甫部,由南星桥进攻杭州旗防营,乘胜占领总督署,八旗军全部投降。清朝统治很快土崩瓦解,中华民国胜利成立,陈伯远升任浙江省陆军第三师周凤岐部参谋长。

陈伯远故居(资料图)

北伐闯将


陈伯远一生处在政局多变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中国,基本上是军阀混战时代的中国。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陈伯远任皖军陈调元部参谋长。1927年到广东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军阀任炮兵团长,军官学校教育长。


1929年,割据军阀为争夺“两湖”利益而爆发蒋桂战争,军阀们把战火烧到人民头上,使全国老百姓遭殃,怨声载道,就是这场战争,李宗仁把陈伯远升为师长,调前线指挥,蒋军的指挥官是陈诚,有人又称“二陈”战。最后桂系败北议和。蒋介石以为素有旧交的陈伯远一定参与和谈,而陈伯远却投奔冯玉祥,于1933年任西北二十五军军官学校教育长。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辽东大地尽陷铁蹄,日寇企图变上海为侵略我国内地的中心基地。各地割据军阀逐步走向合作,冯玉祥于1933年在张家口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自任总司令,宣布归南京政府统一领导,冯后来升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蒋介石对冯部将领大力嘉奖,唯独不接见陈伯远,而伯远对此并无不良感觉,从不计较利弊得失,仍以大局为重,从严治军,忠于职守,只倡议积极抗日,也从未个人求见蒋介石。


抗日战争


抗战前夕, 陈伯远升为师长, 后任武汉行营少将交通处长, 又赴重庆任中将运输处长。1939年,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时,陈伯远调任军政部兵役署征补司司长,1941年升兵役署署长,1943年, 兵役署改为兵役部, 陈伯远任该部参事室中将主任直至抗战胜利。


1941年春, 陈伯远到各省视察工作, 在老家停留几天, 为先父办丧事。出殡仪典上只见四名披麻的主祭孝子中有两人孝服内闪耀着灿烂的将军领章, 那就是陈伯远和四弟陈普民。


在老家治丧期间, 地下党员赵颜钦引来一位客人求见陈伯远,颇有礼貌地交上中共青景丽中心县委书记的亲笔信,大意是:瑞安处在抗日前线, 西部山区匪患猖獗, 县委武工队武器不足, 请征补司长支持,陈伯远颇感为难地说,支持抗战人力物力是征补司应尽的职责,军政部在八路军,新四军都派驻联络参谋,通过正常渠道向各部队输送武器兵员,但这次是因公出差,路过家乡,只得将自己和警卫员的两支短枪以私人名义相送。客人对此深表感谢。陈伯远办完丧事后,从陆路步行到战时的省会云和县视察,临行时向四弟陈普民借枪两支。当年陈普民任浙江省外海水警局长,曾多次回大峃,给其二哥、三哥留下枪支,抗战胜利后,陈伯远房侄陈体概参加地下党工作,把家中的枪支都送给武工队。1949年春节后,陈体概同志被文成绥靖办事处处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评为革命烈士。


陈伯远年轻时参与反清,历经军阀混战和八年抗日战争,为建立中华民国立过功,抗日战争胜利后,陈伯远不愿参加内战,辞去军职,定居杭州。1949年李宗仁电邀陈伯远参加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接受陈毅市长的邀请,到上海参加市政协委员会直至去世。1968年1月4日,陈伯远病逝。他的一生正直清廉。生前不营华屋,不置产业,死后在家乡仅有土坟一丘。

陈伯远后辈捐赠1000万元用于文成教育

后裔简况


陈伯远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的子女后代在风云岁月中也紧跟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展现着各自的才华。


陈伯远与夫人共育有三男三女,长女陈克宣考入浙大工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抗日时期转入重庆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成为一名难得的女中豪杰,中国新一代女飞行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次女陈克华,嫁于陈伯远在二十五军军官学校任教育长时期的学生翟家麟,两夫妇一直从政,1948年去台湾,退休后全家定居美国洛杉矶。三女陈克德,1947年与在西南一汽车兵团任团长的王学渊结婚,1949年王学渊起义,后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陈克德也到新疆工作。


陈伯远长子陈体豹在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后当一名连长,抗战胜利后调任浙江军区任中校参谋,1949年在西南随军起义。后回到地方曾在杭州办企业,晚年将企业交给子女管理。次子陈体淳在国民党驻香港机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参与八架飞机飞回祖国的义举。三子陈体镇大学毕业后在奉化供电局工作,被评为高级工程师,1958年出席全国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


陈伯远孙辈也十分优异,孙女陈小微现任米兰华侨中文学校校长。2014年12月7日,陈小微受邀出席第三届华人教育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授为“热心海外华文教育杰出人士”称号。陈体豹的长子陈永祥,次子陈福祥均在澳大利亚创办企业。


陈伯远的后裔业绩最显著的是孙女陈励君(陈体豹的女儿),陈励君早年在黑龙江北大荒插队落户,1984年7月在杭州创办东海电冰箱厂,并申请“华日”商标。之后华日电冰箱进入阿联酋市场,并销往欧洲十多个国家,曾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发的“示范项目贡献奖”,并成为联合国“蒙特利尔”协议的先进案例企业。


陈伯远的子孙都秉承上代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如今,陈伯远的后裔分居在杭州、奉化、宁波、澳大利亚、意大利米兰及美国洛杉矶等城市,有人说:陈伯远的家族具有立足本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人生观。虽然他们多数人都不曾在文成生活过,但他们都知道祖辈对故乡的感情,为了回报家乡,2012年6月4日,陈伯远的孙子陈永祥、陈福祥和孙女陈励君三兄妹捐资1000万元组成的“陈伯远”教育基金会在文成举行成立仪式,设立“育才奖”、“助英奖”、“助学奖”三个奖项,这是文成县首个以个人名义命名,捐资数额最大的公益性组织,它的成立助推文成县教育事业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随着基金会的成立,陈伯远的名字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位反清勇士、抗日名将的风雨人生也被世人所关注。(文/ 赵义方 摄影/ 王健)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