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史纵横 > 红色记忆
金星,它的名字叫红
时间:2018-09-03 字号:[ ]

烈士墓与交通联络点

    当走进金星社区,听到有关它的故事后,我的脑海里立刻就跳出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的那部小说《我的名字叫红》。而金星与这部小说最密切关联的地方,就是它的名字也可以叫红。红,作为一种鲜艳的颜色,不仅代表着吉祥、喜庆、热烈、奔放,还代表着斗志与革命。金星正是因为曾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地下革命,而被授予红色革命根据地。

    金星位于文成县境北部,东北连金朱林场,东南与东溪乡接壤,西倚十源,西北紧临青田县万阜乡。金星在明、清及民国初属瑞安县嘉屿乡、嘉义乡五十都。民国20年(1931)属金桃乡;24年(1935)金桃、樟茗、黄岩、吕九4乡合并为金吕乡,35年(1946)金吕乡与朱雅乡合并为金龙乡。1948年7月划归文成县管辖。解放前,金星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曾是我县有名的革命根据地。

烈士陵园与旧居

 

 

龙门一门六英烈

 

    若论金星的红,不得不提龙门一门六英烈。

    1930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浙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此时,在青田一带帮工的金星龙门村人胡从登、胡从昆、胡从通三兄弟商量,一起报名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一团当战士。不久,胡从登奉命回家乡宣传革命,发展红军队伍。

  胡从登在家乡活动期间,正值中共瑞安县委书记郑贤塘和西区区委书记周醉樵在金星一带发展党组织、建立苏维埃政府。胡从登便积极配合他们开展工作,因此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龙门村党支部书记。

    1935年春,以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地区。胡家兄弟们翻越30余里山路,到南田三源把红军迎到龙门。

之后,胡从点、胡从威、胡从慎都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兄弟们积极配合打土豪筹经费。1935年11月12日,胡从登被国民党保安抓去,囚禁在温州保安司令部监狱。国民党军队逮捕胡从登后,妄图审讯问出挺进师的实力和动向,便对他软硬兼施,先是对其“请吃酒”“劝自新”后用“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用尽了各种招数,胡从登均未屈服。为此,敌人恼羞成怒,于1936年10月的一天,在温州将胡从登杀害。牺牲时,胡从登39岁。

    随后,在恶霸的告密下,国民党青田县自卫团带了一支120多人的保安队来到岩门村,将胡家老三胡从昆和老四胡从通逮捕,并于次日在青田县城郊的溪滩上将其杀害。牺牲时,胡从昆36岁,胡从通33岁。

    此后,胡从点、胡从威和胡从慎3兄弟与土劣斗争更加坚决。奔袭土劣,分粮烧债契,还冒着生命危险安置、护理红军伤病员。同年同月,国民党青田县自卫团头目夏守素派兵到龙门村剿捕胡从威三兄弟。兄弟三人不幸被捕,胡从点被用土刀砍死在村外田头,胡从威和胡从慎则被木桩活活钉死在南田龙岙的后畔山上。三兄弟牺牲时,老大胡从点45岁,老五胡从威28岁,老六胡从慎仅19岁。 

    新中国成立后,六兄弟先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5年,文成县人民政府拔款,为6兄弟及5位红军战士在金星石背脑修建烈士墓。烈士墓占地40平方米,墓呈六角型,中间竖有碑文。墓的正中是一块宽0.35米、高1.5米的碑,上书“革命烈士墓”。

    村人介绍,今立此碑,不仅铭记烈士的悲壮事迹,同时也让更多的后人了解先烈们为革命事业捐躯的精神,当他们沉眠地下的时候,他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并激励着后人!

    参观烈士墓后,记者也前往龙门村寻找英烈旧居。六兄弟的家位于龙门村的一处山坡上,六兄弟遇难后,人去房空,多年无人打理的房屋部分已经损坏、倒塌,如今烈士的家仅剩下部分屋架。

派岩坑村民居与交通联络点

派岩坑革命家庭

 

    金星除龙门一家六英烈外,派岩坑村许明载家也是鼎鼎有名的红色家庭。

    许明载,1946年参加共产党,1947年担任玉壶区委委员。其父许绍七,也是共产党员,早年曾为红军引路和安排膳宿,曾被国民党自卫团抓去吊打和掠空家中财物,解放战争中仍积极为党做联络工作;其兄许明巧,是本村地下党支部书记;其弟许明璋,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为特委机关警卫连班长。

    据《文成县志》记载,1947年2月,县委驻玉壶工作组为开辟县委至特委机关北线交通走廊,建立从南田西里经二源、蔡坑、桃坑、朱寮、山炮、李山至特委机关的地下交通线;4月,增建从西里经二源、蔡坑、派岩坑、安峰、雅寮、茶园、李山至特委机关的地下交通线。

    1948年5月,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县委同特委机关的联络更趋频繁。中共玉壶、南田区委遵照县委指示,各自派出工作组,进入两区交界的十源等“空白点”乡,共同开展政治工作。派岩坑村就是其中的一个联络点。

    当年,面对日益巩固,发展壮大的地方基层党组织,国民党顽固派调青田自卫队200多人,由夏守素带队企图消灭党组织。当时派岩坑村许明载家是区委活动重要据点之一,也是县委和特委的重要地下交通联络点。1948年8月23日、25日,夏守素先后两次用6挺机枪压阵,包围许明载家。然而,两次捕捉均未遂,夏守素恼羞成怒,肆虐乡里,并抓去许明载母亲、家小等7人。面对严刑,许家老少坚贞不屈,严守党组织秘密。许家不畏敌军威胁,积极推进地下党组织发展,为玉壶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此,特委书记龙跃还亲自写信赞扬许明载一家的革命事迹。

    解放前,在革命中曾发挥重要作用的派岩坑村,如今已人去楼空,成为名符其实的无人村。幸运的是,这座村子因掩藏深山之中仍保留完整。走进村子,四周除了泉水声与鸟鸣声,一片寂静。记者在村中来回走了几趟,踏着长满青草的石阶,惊叹着长满青苔的树木,体验着一个村子的孤独与安静。而那些错落有致的百年古建筑与那些石桥、石墙屹立不倒的同时,似乎在向来者诉说着悠悠往事。

四面屋残墙

曾辉煌的四面屋

 

 

    金星除红色革命外,有一处古建筑也不得不提,它便是金隆四面屋。该建筑位于金星社区金星村四面巷。

    金隆四面屋由胡氏太祖胡维行建于清嘉庆年间。据胡氏后人介绍,太祖胡维行,字南京,出生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四面屋为四面广井,二层方形木构建筑,正屋八开间,四面为32间合围而成,两边建有厢房,总面积7226平方米,中有天井268平方米。正屋前有水田,可插120秧。时为金星最大四面屋之一,相当可观。屋后有池塘,植有花木和药材。正屋四周和天井及墙顶均用石板铺就。正屋四角还有石水缸4个,水槽6个。

    “四面屋全屋共有668扇门、窗。正面门窗和柱头都有精致的工艺木雕,样式丰富多彩,花鸟鱼兽皆活灵活现。屋前放左右大门,四角放水门,四向水门通四周走廊,内外路道畅通,四周屋外还建有畜房厕所等小房。全屋各处设有自来水,流入工艺石水缸,一只石水缸容水2000斤,供住户饮用和生活所需。全屋周围还有由石块筑成的围墙保卫,前面左右大门并筑有门台。过去曾有块‘十八号门牌’挂在金星村四面屋大门上。”胡氏后人介绍,“当时,金隆四面屋在当地算是最大的房屋。那时候四面屋不仅院子大,房屋多,田地也多,家族更是人丁兴旺,每到秋收,谷堆满仓。即便家族富有,但大家都勤俭节约。直到如今,后人仍保留着勤俭节约家族之风。”

     据了解,四面屋也出过一些人才。胡维行孙子胡义斌就是一个武术将才,为贡举出身,可舞动百余斤的大刀。胡义斌侄子胡育林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参加抗日战争,作为指挥官,冲锋陷阵,为救国可谓九死一生。在国内两乱期间,胡育林不幸身亡,去世后,仅为儿子留下一枚黄埔军校毕业纪念章与一枚抗战纪念章。当年,他将纪念章交于亲属时曾说:“这两枚章看似普通,却来之不易,是我拿命换来的,留着作为纪念吧!”如今其子将两枚章视为珍宝,随身带在身上。

    遗憾的是,曾经风光一时的金隆四面屋,在历经沧桑后,于2000年拆建,如今原屋已不再,仅剩下几堵残墙。为了纪念这座罕见的大屋,后人在四面屋原址上立有石碑一块作为追念。原址建房后,村人也将门前的道路以四面屋命名为四面巷。

    现在金星社区不仅是红色革命根据地,也是文成有名的侨乡,社区华侨众多,其中金星村全村有1943人,在外华侨就多达1000多人。忆往昔,看今朝,如今,金星社区侨乡文化与红色文化并存,并激励与影响着后人。(文图/张嘉丽)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